标王 热搜: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经营管理 » 企业营销 » 正文

中国进口豪车价格为什么居高不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6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581
核心提示:发改委的一系列动作,让进口车在中国销价格格过高的现象重新引发了广泛关注,到底是什么缘由,使得进口车在中国的价格那样高呢?8月4日,上海发改委、江苏物价局所属的反垄断局组织力量,对奔驰公司上海办事处进行了调查。...

发改委的一系列动作,让进口车在中国销价格格过高的现象重新引发了广泛关注,到底是哪些原因,使得进口车在中国的价格那样高呢?8月4日,上海发改委、江苏物价局所属的反垄断局组织力量,对奔驰公司上海办事处进行了调查。

8月6月上午的媒体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确认,奥迪、克莱斯勒和12家日本企业存在垄断行为,最近将会遭到相应处罚。

发改委的一系列动作,让进口车在中国销价格格过高的现象重新引发了广泛关注。

到底是哪些原因,使得进口车在中国的价格那样高呢?进口车国内价格为什么比海外高两三倍作为对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积极回话,捷豹路虎6个车型最近降价。

一款车型为路虎揽胜加长5.0SC尊崇版的官方报价,由调价之前的288.8万降低为264.8万,降价24万元。

现在,宣布降价的还有克莱斯勒、宝马、奔驰、一汽大众奥迪。

但这并未改变进口车国内价格比国外价格高出不少的现实。

在捷豹路虎的官方网站上查阅,同样型号的汽车在英国当地的价格为89004.17英镑,合人民币92万元左右。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刘春生给中国年轻人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进口车的到岸价格要增加运费(主如果海运运费)和保险费,然后加上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商家的成本与收益,形成最后零价格格,部分型号的进口汽车还会被征收反补贴税。

加上以上各项税费,进口汽车价格平均大约提升60%。

但现在进口车动辄高于原车价100%~150%,显然不仅仅是税费的问题,剩余的部分应该是厂家、商家的加价。

8月9日,在北京一家路虎4S店,销售顾问告诉记者,这款正在降价的路虎揽胜要额外加30万才能提车。

在汽车界,加价提车的现象十分容易见到,销售顾问告诉记者,由于商品数目的限制,一般畅销车型都需要额外加钱才能提到现车。

对于进口车价格虚高的现象,不少人将矛头对准了2005年开始推行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方法》。

曾在汽车贸易范围从业多年的汽车业独立撰稿人钟师觉得,现在进口车价格虚高,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方法》有非常大关系。

进口车授权经营,客观上形成垄断事实上,《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方法》规定的授权经营方法,来自于方法颁布前的汽车业销售乱象,其初衷是为了保护买家的合法权益。

2001年12月26日上午,在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总经理赵军的指挥令下,5个年轻壮汉挥铁锤砸毁了一辆奔驰轿车。

缘由是用户购买的奔驰轿车从天津开到北京没多长时间就出现了问题,系统紊乱,警示灯持续闪亮,后来在洗车过程中又发现多处问题。

但轿车反复修理,问题仍然没得到解决。

那个时期大家都可以进口汽车,但汽车出了问题无人负责,从事汽车流通行业报道的资深媒体人李颜伟说。

正这是在这样的情况下,2004年商务部颁布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方法》。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方法》第六条规定,同一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互联网规划,一般由一家境内企业拟定和推行。

第二十五条规定,汽车品牌商家应当在汽车提供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提供等活动。

依据该方法,卖车第一要厂商授权,然后到工商部门备案,买家可以通过工商部门的系统,查到什么店是他们的授权店,同时总经销需要对问题商品负责。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讲解:国内市场经济进步太快,政府经过一些行政的、政策的干涉,会使大家在短暂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

所以《方法》设立的初衷没问题。

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方法》也带来了肯定的负面影响。

海外品牌要在中国卖车得设立总代理,由总代理授权品牌经营,客观上形成了车辆销售的垄断,进口车被不断加价在所难免。

刘春生说。

商家与厂家的话语权博弈在实践中,海外品牌的中国总代理多由该品牌投资兴建,形成总代理与厂家一体的现象。

在商家与厂家的博弈中,中国商家一直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

沈进军介绍了厂家与商家之间地位不平等的例子。

他告诉记者,在实体门店设计上,店的图纸,里边的木板、沙发、吊灯都得由厂家指定,由厂商供货,价格翻了几倍。

在供货方面,第一是畅销车和非畅销车搭配销售,第二是搭售非品牌用品。

这就是滥用支配地位。

在经营方法上,厂家需要商家将车全部买断,商家需要打造库存。

在价格方面,厂家规定一个价钱,让商家根据这个价格来拿货,但商家发现根据这个价格是卖不出去的,只能降价销售。

李颜伟觉得,这种厂家与商家关系,是来自于现实操作中厂家与商家之间一年一授权的授权方法决定的。

这让商家受制于厂家。

商家是有各种考核政策的。

譬如一个商家一个月要进200台车,它有一个详细的配车表,好卖的车你要接,不好卖的车也要接。

商家或许会算一下,假如能卖掉,总体来讲是盈利的,就会接这类车。

李颜伟说。

而商家与厂家的这类协定,在沈进军看来,属霸王条约。

沈进军觉得,增加商家与厂家的对话权,需要依赖市场的力量。

他以美国为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厂家也非常强势,也给商家压库(积压库存,限制供货记者注)。

但美国进入了成熟市场后,卖方就不再给商家压库了。

他剖析,2012年以前,国内处在卖方市场,商家只须拿到车就能赚钱,基本上无需话语权。

但到2012年将来车市变成了买方市场。

卖车有时还会赔钱,商家的话语权已经不断在提高了。

除此之外,沈进军表示,政府应该在保护商家方面有所作为,拟定游戏规则,公平角逐。

李颜伟表示,假如可以增加商家与厂家博弈的力量,就能倒逼厂家开发更合适中国的商品,增加畅销车的提供量,用供应求购关系改变市场价格。

他建议可以将一年一授权的规范改为长期授权,或者让商家3年将来与厂家签订不按期合同,商家不退出,厂商不可以收回商家的授权。

打破限制加大角逐需要法律支持8月1日下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一纸《关于停止推行汽车总商家和汽车品牌授权商家备案工作的公告》(下称《公告》),在汽车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从字面上看,《公告》只不过提到自2014年十月1日起,国家工商总局将停止推行汽车总商家和汽车品牌授权商家备案工作。

停止推行备案工作后,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车商(含总商家),根据工商登记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车辆销售。

业界将此解析为变相废除去《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推行方法》,将来车辆销售将会走向大卖场,同一商家可以销售多品牌汽车。

李颜伟说,现在来看最现实的是,商家不需拿到厂家的授权就能卖车了。

沈进军觉得,这种改变的意义在于,减少准基础知识槛,事后加大监督,就会出现流通业态多样化,流通主体的多样化,流通方法的多样化,是对市场角逐的强化。

打破市场限制,加大角逐需要立法的支持,过去对中国汽车行业进步起到重点用途的《汽车品牌推广管理推行方法》,需要适应市场进步的需要进行调整。

另外,国产汽车行业的进步,自主品牌的不断壮大,让买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才能最后扭转进口车价格过高的近况。

刘春生说。

在8月8日举行的汽车市场销售量月度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透露,国家有关政府部门正在结合产业进步阶段和行业变化趋势,组织汽车行业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推行方法》进行修改与健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在同意媒体采访时表示,汽车商品特许经营是全世界的通行方法,改变的可能性并不大,《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推行方法》的修改,更多的是重新界定整车厂与商家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 品牌营销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就爱加盟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0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